发展政务云是为了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以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和行政办公效率。虽然政务云优势明显,但各地政府部门不应盲目地购买云服务,需要做好规划,分步骤实施,合理推进政务云建设工作。
统一网络
节经费提效率
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数据和业务的融合,要想彻底改变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状,打造统一的网络通道是建设政务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统一网络的另一个工作是将电子政务网络纵向到底,实现市、镇、乡、街道四级网络贯通。以人口普查工作为例,四级网络贯通后,街道工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可在第一时间对人口数据和信息进行上报,能极大地节省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数据中心
提供更多智力资源
与传统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相比,政务云模式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对数据和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政务云平台的物理承载是云数据中心,因此在解决网络通道之后,数据中心的建设就成了政府用户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明确需求
选择多种服务模式
云计算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明确建设需求,在综合考量云服务商的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安全策略、企业相关信息、建设案例等基础上,选择云服务厂商和服务模式,就成了政务云落地的关键所在。
划分不同政务云模式的主要依据在于是否建立政府专有的云数据中心,以此标准来看,现阶段国内政务云主要有三种模式:公有云、政府专有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的特点就是不建数据中心,政府用户将非涉密的业务系统迁移到公有云平台上,新建业务系统所需的内存、数据库等IT基础设施均用采购的云服务替代,服务商在自己的公有云平台上以资源的方式提供服务。
区域性政务云数据中心的建设,首先要淡化委办局的概念,打造统一且唯一的云数据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平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用户需要依靠现有的国家标准和政策,重点厘清"怎么建"和"选择谁来建"两个问题。
政府所有的业务及办公系统都需要迁移到政务云平台上,新业务系统的开发也要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这就为政府从采购硬件设备转变为采购云服务打下了现实基础,信息化建设经费也会大幅降低。
云平台可提供充足的信息化资源,各委办局不用考虑硬件采购问题,只需集中精力进行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创新,这也会给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资源。
政府专有云是政府选择云服务厂商,为政府用户建立专有云数据中心,并提供云服务基础平台和上层应用软件,这个数据中心所有资源仅对政府用户开放,并由政府用户选择具体服务对象。
混合云是针对用户最为关心的信息安全问题而推出的云服务模式,在目标架构中将公有云和政府专有云服务结合在一起,并能够同时协调工作。既能为用户节省一部分建设经费,也能提供充足的云服务资源,还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