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资讯 定时更新

为您提供最前沿、最专业的行业技术资讯和技术分析。

沙盒技术用于数据防泄密不可靠

发布时间:2013-10-12 09:49:32来源: 浏览次数:5121

近年来,用户对数据安全逐步重视,希望能够在不增加计算机设备和不太影响便利性的情况下,实现在终端计算机设备上的“一机两用”甚至“一机多用”的环境,防止内部人员有意或者无意泄漏企事业单位机密信息。有些不求甚解的厂商推出了基于沙盒技术的数据防泄密方案,殊不知南辕北辙,利用“防外”技术来“防内”,安全威胁模型完全没搞对,出现了系列误导用户的产品。

沙盒技术原理

沙盒(sandbox)广为人知始于浏览器的安全应用,主要是防止病毒木马通过浏览器途径感染本机,其主要机制是通过进程及内存等资源隔离,控制沙箱内的进程对本地系统资源的调用,后来逐步推广,可以说,沙盒技术其安全机制主要是“防外不防内”,其默认安全模型是认为本机操作系统是可靠的,而通过沙盒将不信任的应用程序进行隔离,控制其对本机其他系统资源的调用。

沙盒为什么不能用于数据防泄密

沙盒技术由于从原理上是不信任沙盒内的程序,但信任本机系统的程序和环境,所以其控制机制是限制沙盒内的进程行为,但是由于其在本机运行,无论存储、内存交换还是各种资源,都必须使用本机的,所以从理论上从沙盒(安全桌面)外可以获取沙盒内一切信息。而回到数据防泄密的根本,正是害怕数据使用者窃取信息,而数据使用者显然具备控制本终端计算机的全部权限,使用者本人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段从本机操作系统(沙盒外)轻而易举地获取基于沙盒技术构建的“安全桌面”环境中使用的各种敏感信息,让数据防泄密措施形同虚设,沙盒显然无法胜任数据防泄密这种“防内”的安全模型。即便有些基于沙盒的“安全桌面”采用了文件及存储加密措施,但是由于数据内容内存的页交换必然是明文的,所以依然通过简单的工具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安全桌面”内的数据拿出去,所谓“一机两用”的安全桌面隔离措施成了彻底的笑话。

从以上的简单分析可知,沙盒技术从根本原理上就不适用于“防内”为目标的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内部防泄密用途,可以说,将沙盒技术应用于数据防泄密领域构建“一机多用”平台是中国信息安全界近年来最重大的技术性应用错误之一,所以请慎重选择宣称基于沙盒原理构建的数据防泄密或者“一机两用”方案。

免费开通产品体验功能,在线试用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