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刚刚过去的2013年,政府部门对于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可谓空前。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
《意见》指出,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公众期望相比,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及时,面对公众关切不回应、不发声等问题,易使公众产生误解或质疑,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
步入4G时代,新媒体逐渐推广及流行起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党政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务公开到便民服务,从信息单向输出到双向交流互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
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有序健康地运行。有的领导干部以为群众素质低,不屑于与群众交流互动,总是喜欢大权独揽,大包大办,这样权力得不到制约,人民群众不知道党委、政府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其实只要不是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都应全面及时公开,这样能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压提劲,更加勤政、廉政、高效、务实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工作。
信息及时公开后,它就将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阳光政府。比如在党政网主页醒目位置设置党务政务公开栏链接,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章制度等实施长期公开,对动态性、阶段性、常规性工作实施适时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查阅。
信息公开,让人民群众从党政服务中得到实惠。建立健全舆情回应机制,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主渠道作用,做到信息公开,服务大众,最终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少走路跑腿就办好事办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