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过未来的智慧生活是怎样的吗?
近日,安徽首届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记者获悉,安徽省明年有望出台智慧城市的相关发展规划,全省10个市县区纳入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安徽省住建厅还于昨天发出通知,要求试点城市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一城一策”地创建智慧解决方案,最终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
通知要求,试点城市应在已经编制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立足于本地区的当前发展状况,以城市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一城一策”地创建智慧解决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战略规划系统,并与本地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相衔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措施。
其中,合肥将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势和发展突破口,率先打造独具特色的“智慧城市”样板。“十二五”时期,合肥市将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培育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光伏及新能源等8个新兴产业增长源。到2017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支点和产业创新示范区。
相关专家指出,智慧城市的“智慧”来源于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对城市各类要素信息综合深度挖掘分析。因此,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作为信息汇聚、共享、利用的载体,是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必选内容。今后,安徽要结合国家实施“宽带中国”、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加快无线网络、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及“三网融合”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合肥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城管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加快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也可以尝试构建含有城市三维模型、地下空间设施、遥感影像、多维度可视化地理信息等数据的地理时空信息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让智慧资源更加规范和准确。
通知要求,试点城市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先加强基础保障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比如优先选择能够将城市功能提升的供排水系统、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等,能改善城乡环境的园林绿化、垃圾分类处理等,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设,对于这些项目省住建厅将在后期择优示范并进行全省推广。
未来,安徽将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教育、卫生、社区生活服务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民生领域,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包括智慧社区、智能市民卡、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值得期待。而合肥即将开通的4G网络,在滨湖中心还将建设统一绿色的云计算政务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将为实现智慧城市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