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务部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务部门运作模式。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即指电子政务提供商根据党委、政府、军队等政务部门的应用需求和投资规模,以应用软件为基础,选配适合的第叁方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和计算机硬件(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智能终端等),经过设计、开发、集成、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实现特定的业务功能,满足政务部门业务需求的信息化综合服务。
(1)电子政务主要应用系统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国家电子政务 “十二五”规划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将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深化建设与应用,中央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超过 85%,市、县平均分别达到 70%、50%以上。
(2)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系统需求快速增长
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化发展,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领域的电子政务建设呈现明显加快的态势,各地相继实施智慧公安、 平安城市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信息化工程,激发了电子政务的投资需求。
(3)行业应用支撑系统成为软件技术产品未来发展的重点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完成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强调,我国政务信息化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需求主导,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突出建设效能,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 “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规划文件, 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明确了电子政务发展路线,要加快从传统的单一信息系统建设转化为注重顶层设计、注重业务协同、注重资源整合的应用支撑系统建设。
(4)智慧城市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2012 年 12 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 文件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2013 年 1 月,国家住建部发布第一批 90 个国家智慧城市名单, 2013 年 8 月, 又公布了第二批 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在新兴技术、国家政策、试点工作的共同作用下,许多地区都将“智慧城市”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预计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高达 5,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