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资讯 定时更新

为您提供最前沿、最专业的行业技术资讯和技术分析。

多地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发布时间:2024-05-21 08:39:47来源:中国城市报 浏览次数:416

数据要素蕴含巨大的价值空间和发展潜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

一段时间以来,广州、天津、福建、河北等地密集出台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措施,力求通过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机制,促进数据共享和流通,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探索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让数据“供得出”

研究显示,公共数据占全社会数据总量的70%左右,是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关键环节。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方积极探索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5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创新公共数据运营模式。制定公共数据运营方案,推动组建数字科技集团,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公共数据运营模式,向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数据产品。

不久前,天津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工作专班召开会议,审议确定了第一批7家市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建设单位。

更早前,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2024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要求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有偿服务探索。建立福建大数据交易所“一所多站”运营模式,完善数据交易管理规则制度,迭代升级福建大数据交易平台和企业数据资产登记平台,培育一批公共数据开发服务商。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当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已形成三种主要模式:政府主导、平台化运营和公私合作模式。

其中,政府主导模式指政府作为数据的提供者和管理者,直接参与数据的管理和授权过程;平台化运营模式则以建立数据交易平台的方式,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交易、交流的场所和服务;公私合作模式,即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运营数据资源。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仍面临诸多待解难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公共数据常常涉及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处理不当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同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还面临数据质量、准确性问题。”王鹏表示,并非所有公共数据都具有商业价值或适用性,需要专业的数据评估和筛选。低质量、不准确的数据会降低授权运营效果。

此外,相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完善,导致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权责不清和利益分配不均,进而引发纠纷,影响公共数据的有效利用。”王鹏说。

王鹏建议,通过立法明确数据安全标准,保护数据隐私;完善数据使用审计机制,确保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由专门机构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筛选,确保数据准确适用;完善授权和监管机制,明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流程和标准,加强全过程跟踪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数据产权登记制度

让数据“流得动”

2022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

近期,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贵州等多个省市在探索数据产权登记方面动作频频,涉及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据资产登记、数据要素登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路径。

以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为例,不久前印发的《河北省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24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推开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保护和运用工作初见成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和价值实现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探索完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开展了相关试点。数据显示,当前全国17个省市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地方接收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超1.3万份,颁发证书超过7000张。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产权登记的意义在于数据确权。只有权属明确,数据才能有序流通。数据产权登记既有利于数据收益合理分配,也有利于保障数据安全,保护数据隐私。

在王鹏看来,数据产权登记一方面明确了数据权属关系,为数据合法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促进了数据流通,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有利于交易双方建立信任,规范市场环境。

如何进一步推进数字产权登记?盘和林建议,明确登记机构的职权和边界,建立完善的登记流程和标准,区分可用数据和不可用数据,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让数据“可用不可见”。

郭涛建议,数据产权登记应确保数据安全,避免个人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合理界定数据产生者、处理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完善数据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机制,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

让数据“用得好”

今年“五一”假期,江苏省南京市的游客总量达1082.5万人次,同比增长19.6%,但全市旅游诉求同比下降36.7%。南京市数据局负责人透露,南京12345政务热线节前即做好历年游客诉求分析,做好预警预判,辅助市委、市政府决策,为城市平稳迎接大客流做好保障。

以上是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加快探索拓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底,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等系列目标。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各地持续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

不久前,辽宁省数字辽宁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辽宁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1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前述《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也提到,将高质量数据反哺应用于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等场景。

郭涛认为,当前各地数据要素应用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应用多元化,数据在金融、医疗、交通、教育等行业广泛渗透,驱动行业创新;二是融合创新,数据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三是智能化趋势明显,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了数据处理智能化水平。

在受访专家看来,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仍任重道远。“首要挑战是数据整合和标准化。”王鹏表示,数据格式差异以及标准不统一将阻碍数据整合,进而影响数据互操作性和应用效果。

“当前,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技术或无法完全满足复杂的数据应用需求,这也会限制数据要素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王鹏说。

针对上述挑战,王鹏建议,制定统一规范,推动数据标准化,促进数据整合利用;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能力,探索新技术应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强化监管执法。

郭涛认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关键要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环境,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的广泛流通;加强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数据的创新和应用,释放数据的潜力。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相似观点:“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安全可信的数据生态环境。这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数据治理能力、提升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激发数据创新应用,以及建立健全数据价值评估与定价机制。”

免费开通产品体验功能,在线试用30天!